查看原文
其他

吴尊友回应“三年白头”

光明网 2023-04-21

有人发现,

经历三年疫情,

吴尊友的样貌悄然发生着改变,

头发从黑变白,

身体变得日渐消瘦。


三年前,

他是这样的↓↓


这样的↓↓


以及这样的↓↓


到2021年,

他两鬓斑白,

变成了这样↓↓


到2023年,

成了这样↓↓


对此,

吴尊友回应:

“很多人付出比我多,

还有人付出生命代价,

我的这些投入不算什么,

很多人头发比我白得多。


“作为一名公共卫生人员,

尽自己的力所能及做一点工作,

是对疫情防控的贡献,

也是自己的学习经历中

宝贵的财富。”


提案聚焦公共卫生领域:
方方面面的人才都缺”

吴尊友
为公众所熟知的身份
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3月4日,

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

作为本届全国政协委员,

吴尊友准备了

关于加强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提案。


吴尊友表示,

就公共卫生的人才培养,

最主要的是要

增强我们研究生培养过程当中的现场实习,

使得研究生对基层一线的公共卫生,

有一个直面了解。


此次两会所准备的提案,

是新冠疫情带给他的思考。


他表示,

在公共卫生领域,

方方面面的人才都缺。


所以我们要培养更多的公共卫生领域专家,

让他们有足够知识,

有丰富经验,

在将来遇到类似的

或者新的公共卫生问题的时候

能够冲上去,

能够挑大梁。

在传染病防控的领域应该后继有人,

所以培养人才,

有一支有实力的队伍,

对于中国的公共卫生未来是非常重要的。”


疫情研判,怎么来的?

作为疾控中心的首席流行病学家,

吴尊友表示,

自己最大的压力就是对疫情形势研判,

特别是未来的走向。



研判对于决策者来说,

是一个重要的决策依据。

联防联控机制

在多大程度上要动员相关部门,

用多少资源来进行疫情防控,

最需要依仗的是研判。


这个是一个团队的工作。”

他介绍,

对总体疫情数据的分析,

是好几个数据分析组,

每天半夜12点钟

下载当天报告的疫情数据后

马上进行分析。


对局部的聚集性传播,

比如传播链上有十个,甚至三十个(点),

这一组传播链条或者疫情流行,

有专门的分析小组来进行调查,

这些数据综合在一起以后,

才对其传播关系、

可能的下一步流行趋势做出研判。


为什么到疫情“拐点”了,

周围人还在感染?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

每次疫情研判

对中国疾控中心的专家来说

都是不小的挑战,

尤其对于疫情拐点的研判

总是慎之又慎。


吴尊友表示:
作为专业人员,
判断疫情拐点,
主要判断是新感染。
新感染出现拐点,
那也就是说
后面疫情很快就会得到控制。

他介绍,
这和老百姓理解的可能不一样。
“老百姓判断是现在有多少病人。”

新感染和感染以后出现症状

之间存在时间差。

比如采取措施以后,

要过五到七天,

才能看到报告病例数的下降。”


实际上,

在专家们做了分析后,

有充分的证据支撑疫情拐点的研判。


找传染源像破案


作为中国疾控中心的专家,

吴尊友还需要经常深入疫情发生地

开展查找传染源的工作。


在吴尊友看来,

查找疫情传染源,

抽丝剥茧的过程有点像破案。


一个是时间紧,

最重要的就是我们的能力在多大范围内,

能够把这个问题查清楚,

会涉及你在多大程度上

能够把该收集到的信息都能收集到,

把收集到的信息都能够分析到位,

当信息出现矛盾,

不对称的时候你怎么来处理这些。”


新冠疫情发生三年以来,

因为随时都会有任务,

吴尊友时刻都处于待命状态,

除了高强度的工作,

他内心也承受着压力。


他表示,

在一些重大传染病情况研判的时候,

是不允许出现“不合实际”这种错误的,

为此成立了专家组

进行联合研判,

考虑得比较全面,

风险就比较小。


新冠没完全过去


不少时候,

吴尊友不得不面对社会上的质疑之声。


吴尊友表示,

作为专业人员,

有时得有胆识、魄力去做决定、研判,

这样能够把正确的信息

及时告诉老百姓。


比如,

最近关于疫情基本控制的研判,

就是

在全国性范围内

大规模的流行结束了,

或者说

全省性的范围较大规模的流行

就不大可能发生了。


有些受众听完以后,

认为疫情过去了,

就像非典一样,

就不会再来了,

不会再发生了。


他提醒,

“至少到目前为止,

世界卫生组织还没有宣布

全球公共卫生紧急事件终止。


新冠

仍然是目前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问题,

新冠还对人民的健康构成威胁,

从这个角度来说,

并没有说它就完全过去了。”


推荐阅读


1、这轮甲流情况如何?现在打疫苗还来得及吗?

2、一乘客因地铁上手机外放收“罚单”!网友:建议全国推广


★更多精彩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请关注光明网视频号




责编:冯浩  编辑:岳沛
来源:央视网、央视新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